第219章 《辛丑条约》的赔款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680 字 1天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北洋政府宣布站在协约国一方,同时宣布停止对德国的赔款。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停止支付战败的德国和奥地利的赔款。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成立的苏联政府取消了中国的赔款协定,中国不用再支付俄国剩余的欠款。1920年底英国退还赔款,要求将赔款用于在中国发展英式教育,增强中英贸易,提高英国的经济利益。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分别在1925年、1926年、1933年签署退还赔款协议。

奥匈帝国则因为一战后分裂,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在奥匈帝国的赔款,中国政府也随即停止支付赔款。

日本虽口头上同意退款,但实际上只拿了很少一部分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以及支付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和中日文化交流的费用,1936年之后,日本更是将大部分赔款所得的钱用于侵华战争。

1943年,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签订了《中美、中英、中苏三国条约》,正式废除了《辛丑条约》,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屈辱的赔款历史。此时距离《辛丑条约》签订已经过去了42年,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连本带息支付高达5亿多两的白银。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恶劣影响。经济上,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为偿还赔款,清政府不断增加税捐,将负担转嫁给人民,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列强还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盐税等重要税收来源,把控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等资源,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政治上,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使中国的领土和军事主权严重丧失。

社会方面,沉重的税赋负担使人民生活困苦,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激化,也极大地挫伤了民族自信心。

文化方面,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加剧,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段屈辱的历史,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也促使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左宗棠、曾国藩等重要人物也在各自的领域里,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拼搏。他们的故事,同样波澜壮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