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学习一门语言主要是为了阅读和理解。
当然,在未来的舞台上或许会有需要用到它的时候,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精通到能听能说的程度。”
笑声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同学问及电影明星之类的场景,引发了一些轻松的讨论。
之后侯宇峰发起了小测验,题目简单直接——先是写英文字母。
短短十五分钟过后,试卷就收回来了。
结果令人意外:大多数同学只能算是初步掌握了基础知识。
不过有少数几个同学如王欣等却展现了较强的实力。
根据测验的结果,侯宇峰决定对大部分同学重新编班,并挑选出三名高阶学生。
这其中就有来自导演系的学生李辉以及美术系的学生陈明。
当天下午,王欣被安排为英语课代表并帮忙整理资料,同时李辉与陈明也被召集过来谈话。
三人围坐在一起,侯宇峰以更亲切的姿态交流起来。
“请问二位,怎么你们的英语那么好呢?能否分享一下学习心得?”
“老师的父亲是外交官,并且我们一起长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有许多练习英语的机会。”
李辉说道,随后又补充解释了他们选择电影学院的原因:“其实我们都快二十六岁了,准备再次进入大学已经非常艰难。
所以即便来到电影学院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并没有太大影响。”
这段对话使大家关系变得更加亲近,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侯宇峰也意识到,每位学生背后都有着独特的背景和个人故事。
林峰真开了眼界,上电影学院还能去外交部门实习?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
国家各个部门都急需各种类型的人才,有大学背景的人去外交部门工作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而且,没人规定外交官非得是某一专业毕业的。
还没等林峰回过神来,李华和张宇对视一眼,冯哲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林老师,您在大洋洲国听说过DL公司吗?”
林峰一愣,心中疑惑为何学生们会突然问他这个问题。
“听说过呀,挺有名的。”
林峰随意回答道。
“哦,林老师,我父亲想请您在一个方便的时间见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