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珍叹息道,“恐怕是因为‘公私合营’的事情吧。”
蔡全无不假思索地接口。
“公私合营?”
“怎么可能?我看报纸上提到过,丰泽园积极响应公私合营号召,甚至还受到了表彰呢,那时栾掌门都在报纸上露面了。”
“如果他对公私合营不满,怎么会这么积极地支持这项政策?”徐慧珍又看了蔡全无一眼,不明白他为何这么说。
她觉得肯定不会是因为在公司合作时的原因。
当时,丰泽园成了首都第一家实现公私合营的大饭店,成为了典范,那个时期的报纸徐慧珍还保存着。
她之所以如此痛快地参与公私合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蔡全无的分析。
另一个原因是丰泽园积极响应公私合营这件事。
即使是规模如此庞大的丰泽园也不担心,积极加入了公私合营,她的小酒馆就更加没有必要担心了。
“这也是跟公私合营有一定关联的。”王卫国看着蔡全无,点了点头。
小主,
尽管蔡全无家境衰落后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确实很有才。
只是经历了家族剧变以及倭国、 ** 、新社会更迭后,感到世事如梦幻般多变,平时不愿显露自己的才华。
但在很多问题上,他看得很透彻,可以说徐慧珍能够如此成功,大半个功劳都要归于蔡全无。
“公私合营后,还派出了一位由 ** 指派的经理来进行丰泽园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让未来的丰泽园不再仅限于权贵享用的高端餐厅,而是要服务于大众。”
“这么说来,这岂不就跟我们的小酒馆相似了吗?”徐慧珍颇为吃惊地说道。
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改造下去,丰泽园难道不是会变得与她的酒馆旁边的餐厅相似?
她此时开始明白了栾学堂的想法。
把丰泽园改建成普通餐馆对于民众来说虽然是好事,但对于栾学堂来说,一直想使丰泽园成为京城最好的餐厅。
若真的成了像食堂一样的地方,丰泽园和遍布京城的各类小餐馆又有什么不同?
这毕竟也是国家政策,公私合营后,不论是丰泽园还是小酒馆,都处于国家控股的地位。
哪怕丰泽园是栾学堂白手起家建立的,他也没办法阻止这种情况。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栾学堂才对京城心生失望,去了南方。王卫国点点头,见徐慧珍领悟了这点,便没再继续说下去。
其实栾学堂离开还有一大原因是他的身份是资本家,与徐慧珍这样的个体商人本质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