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情就远没有当年那般热情。路程远一点的亲戚,来不了。一年忙到头的,也来不了。近片来了的,也只是送个红包,吃个饭,喝口酒,席散人散,很少宿夜。能留下陪着新人吃过团圆饭、把新人送入洞房的,也只有墨安自己的“兄弟”帮和新娘的“伴娘”团。
当然,墨安的三个姐姐是墨安婚宴的主要负责人,前前后后忙得焦头烂额。墨婉和墨蓉负责请厨师,与厨师一起确定菜单,按菜单去县城买菜、请跑堂等酒席事务。墨善则负责借车、指挥车队接新娘、落实乡村婚礼程序,还有必不可少的团圆饭的糖果、人数等迎亲事务,三姐妹各尽其职,倒进行的有序不乱。
唯独令莲花犯愁的是,就是去老屋请原先那些左邻右舍和远亲人过来吃个人情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谓请客容易叫客难,无论是免费的,还是随了礼,都要东家派人前去邀请一声,通知下开席时间。最糟糕的莫过于那些有意思烂了人情账的人家,不亲自上门邀请,他们就当做不知道而不随礼。
墨贤打年轻就不喜欢叫人吃饭喝酒,特别是那些不请就装聋作哑的人家,最令墨贤头疼。不请吧,说你看不起人,去请吧,又有明摆着的讨钱之嫌。墨贤始终认为,念旧念情的有心之人,总会与墨泰当年婚礼一样,主动来了不用等请等叫的。莲花虽然知道时下的人情不像当年那般随意,但毕竟年老体迈,眼睛不好,看不清人,叫了几回,来者寥寥。
墨泰身为长兄,按莲花的想法,理该是墨泰负责叫吃人情酒一事的,但墨泰比客人还要客人,送了红包就被发小们召唤打麻将去了。陈霞飞在墨家老房子住的时间不多,村里边的人几乎全都陌生,也不便去叫。墨善从小离家,老房子原是什么样貌她都印象模糊,记忆中的那些人,怕是迎面撞个满怀也叫不出姓名和辈分来的。
到最后,这事终究还是落到墨婉和墨蓉身上。可怜这两个姐姐,为了弟弟的婚礼,叫破了喉咙,各自嘶哑了三天,累得简直成了两只能用手势说话的猴子。
但是,墨安没记住几个姐姐对他的好,周爱菊将这些她认为本就应该的好记上心头。所有人对他们小夫妻的照顾和担待,都是应该的。太多时候,还是远不够好的埋怨多于客套,这让墨婉和墨蓉心里多少有些犯了不满的嘀咕。但念及弟弟终于成家,父母的责任得以“功德圆满”,她们便也把自己对这个弟媳的不满意遏制在心里,除了墨善外,连父母亲面前也没敢提起过。
周莲花一直以来,都比家里任何一个要疼爱墨安、宠护墨安。墨安没结婚的时候,她忌惮于自己的儿子娶不到媳妇。墨安结了婚,她又担心墨安维持不住他的小家,患得患失之心,并没有因为墨安终于娶进周爱菊而停当下来。
莲花其实也嫌弃周素梅及外甥女周爱菊的脾气,但她更怕她们一使上小脾气,把墨安给甩了。周莲花口口声声说把周爱菊当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意思就是,即便墨安对她不好,自己也不会对她不好。可旁人总也看的出来,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态度,远没有对儿媳的看重,甚至带有敬畏和害怕,她与周爱菊的心思一样,作为姐姐的墨家三女儿,为了协助完成她作为父母的任务,最苦最累都是应该的,出力应该,出钱也应该。
除了从小就听话的墨婉外,对于离了婚的墨蓉和至今单身的墨善,周莲花总是鲜有体谅和关心自己的女儿,哪怕是假假的一句“在外过的怎么样”的问候,也是没有的。相反,她们每次回家而来,有些钱孝敬她,也就罢了,如果一分不给,总得听她唠叨一番,埋怨一通:某某女儿在外面赚了多少钱回家、给了某某父母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