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
此地距离"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城约莫四百余里,坐落于京杭运河的交点,乃是大明朝当之无愧的漕运枢纽。
因为漕运的顺畅关系着贯穿大明南北直隶的经济命脉且沿途水面上常有盗匪出现的缘故,故经由成祖朱棣允许,朝廷于永乐年间正式设立漕运总兵官一职,巅峰时可节制十二万军队,威势煊赫无比。
与此同时,朝廷在景泰二年增设漕运总督,并巡抚凤阳,扬州,泸州及淮安四府,衙门驻地便设在枢纽所在的淮安府。
嘉靖四十年,为了方便统筹提升效率,经由群臣商议,朝廷裁撤漕运总兵,转而由漕运总督提督军务。
自此,掌管着漕运命脉且提督军务的漕运总督便成为了大明封疆大吏中最为特殊的存在,极少有朝臣能够担此重任。
不过在为数不多,曾履职"漕运总督"的朝臣当中,号称"东临急先锋"的通州李三才无疑是一个例外,从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开始,这位东林魁首足足在漕运总督的位置上任职了十余年,直至万历三十八年方才迫于朝中激烈的"党争",被迫辞官回乡。
此后十余年间,朝廷再没有委任新的封疆大吏,城中最为显赫的官员,便是临时被委以重任的"淮安巡按"。
...
...
"崔大人,下官已是确认过了.."
"山东乱匪所使用的那批军械辎重,确实是通过漕运的方式运抵济宁的..."
总督衙门的偏厅中,一名身着青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的中年官员满面寒霜,青筋暴露。
"哼!"
"东林党误我!"
未等身前的吏员把话说完,奉命巡按淮安的河南道御史崔呈秀便愤怒的推翻了身旁的茶几,尚有些温热的茶水瞬间便打湿其身上得体的官袍。
他乃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前些年一直在礼部观政行走,直至先帝即位,方才"苦尽甘来",被外放出京,捞了个"巡按"淮南的肥缺。
为了能够保住身上这来之不易的"肥缺",他在上任之初,便专门前往通州,亲自拜访了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引荐,加入"东林党",双方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