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拳擅长一力降十会,先发制人;内家拳擅长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其实,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就是为了养身健体,延年益寿,防御不法之徒的侵害。自身强壮,自然不会有邪气入侵,同样,也不会有不法之徒的侵害。
汉禹观察了半天,终于悟出一点体味,那就是内家拳出手时的的步伐与劲道,颇有可取之处,他们的后发制人,并不是真的落后,而是领先于人,因为发劲总归有发劲的路径,如果看准对手的劲道,不是与之针尖对麦芒的正面接触,而是以步法迅速踏进抢先,然后以几乎集合全身力量的劲道施与一点,那么瞬间产生的力量还要远远超过外家拳的力量,打击力度更大。
内家拳的起手先退避三舍,其实不是礼让,也并不是惧怕对手,或者是自身力道的不足,而是为了让对手在多动在气躁中露出破绽,此时,心定气闲,平心静气的目的是观察,自己不乱才会让对手自己生乱,观察好才好踏空而入,全身力量节节贯穿之后,选择适当的步法与手法,实现出手一招制人,丝毫不拖泥带水,而且打击对手的时候,其力量比崇尚力量的外家拳力量更大,也更加到位。
他看到,有的比试选手是曲意逢迎,以屈求伸,有的则是拐弯抹角,还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是他们出手的共同点,却都是直捣黄龙,毫不犹豫,这都是他从未见过的,与外家拳全然迥异的功法,很显然都是后发制人,一招制敌。
这,又与兵法上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一个境界。
他不由得在地上模仿那几位有着明显内家拳痕迹的俗家弟子,在地上走了几步,突然感觉有格外舒适的味道,与大鹏展翅练习之后的感觉,惊人相似。
他想到师傅传授给自己,而且要求必须天天演练的大鹏展翅,也是极其强调心定气闲,平心静气,是不是与内家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或者,师傅也是内家拳高手,只是不愿意在崇尚外家拳的茂林寺展现吧?
那么,也就找到了师傅反复要求自己要“藏”而不要露,而且逼迫去塔林思过的根源,与良苦用心。师傅原本是挂单茂林寺的苦行僧,只是因为自己收了洋传教士查理做徒弟而震动寺里寺外,才被允许留住茂林寺的,他的功力,实在是高深莫测,对社会的体验,完全不同于那些一生不出寺的高僧,而是入世颇深,境界深邃的高人。
学武,学的是精气神,练功,练的也是精气神,这就是内外家的共同之处,也是处事的经验与心得。
想到这里,他面向师傅行了一个双手合十礼,一如既往,师傅还是似乎根本没有看到他,而是在与身边人聊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