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聚将台前兵将集

众人皆是一惊,目光纷纷转向声音的来源。

那声音的主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却并未退缩,反而更加高亢地呼喊起来:“陛下!不可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元璋原本慷慨激昂的心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腾而起。

他猛地转过头,想要看看究竟是谁敢在这个时候打断他。

然而,那声音的主人似乎并不在意朱元璋的怒火,继续高声劝谏:“御驾亲征,太危险了!请陛下三思!!!”

这声音一声高过一声,在聚将台上回荡,如同惊雷一般,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徐达和汤和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疑惑。

他们不明白,究竟是谁有如此胆量,敢公然阻止皇帝的决定。

台下士兵们也开始窃窃私语,他们虽然听不清那声音的具体内容,但也能感受到气氛的紧张。

那声音的主人似乎并不在意周围的反应,依旧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鞑靼人凶残狡诈,陛下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

这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也充满了坚定,仿佛在用尽全身力气,想要阻止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

“陛下!老臣斗胆,请陛下三思啊!”

朱元璋听到这突兀的阻拦声,双眼微微眯起,如同雄鹰锁定猎物般锐利。

他缓缓转过头,目光如炬,扫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股无形的威压,随着他的动作,向四周扩散开来。

聚将台下,原本肃穆的气氛,此刻却被那声声刺耳的劝谏打破。

士兵们停止了窃窃私语,一个个屏住了呼吸,目光随着朱元璋的视线移动,仿佛在等待一场风暴的到来。

朱元璋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身影上。

那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朴素的官服,手里拄着一根拐杖,正颤巍巍地站在那里。

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如同饱经风霜的古树,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丝坚定的光芒。

老者虽然年迈,却挺直了腰杆,仿佛一棵饱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苍松。

他迎着朱元璋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将头抬得更高了些,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

朱元璋的眉头微微皱起,一股不悦之情涌上心头。

他本想御驾亲征,亲自鼓舞士气,却被这个老家伙当众阻拦,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老臣注意到朱元璋的目光,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但他并没有丝毫的畏惧,他知道自己肩负着社稷的重任,绝不能让皇帝以身犯险。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激动,用苍老而坚定的声音说道:“陛下,老臣冒死直谏,御驾亲征,万万不可!鞑靼人凶残狡诈,幽州战事凶险异常,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

老臣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

他语气中的坚定和担忧,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朱元璋注视着老臣,感受着他语气中的真诚,心中的不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疑惑。

他仔细打量着老臣,想要看穿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老臣也坦然地接受着皇帝的目光,没有丝毫的躲闪和畏惧。

聚将台下,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朱元璋的回应。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能听到微风拂过旗帜的猎猎声,以及老臣因激动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朱元璋忽然开口,他缓缓说道:“你是……”

他话音未落,便看到聚将台的另一侧,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快,如同战鼓般敲击着人们的心弦。